藝術家 劉子瑜Christina - 陶藝與食藝 藏身細節的美好
走進陶藝家劉子瑜(Christina Liu)的居所,迎來一座舒心寬敞的開放式客餐空間,淡雅自然的灰白色漆面,搭配與愛犬Beau同色系的胡桃實木中島與餐桌,內斂溫潤的空間氛圍描繪出日常簡約的生活樣貌。Christina親手打造的家,就如同她給人的感受般,怡然自在。
生命中俯拾即是的美好,和靈光乍現的驚喜瞬間,是來自用心實踐理想生活的每一個日常;「陶藝和料理是我這輩子最熱愛的事」,Christina用她的熱情與雙手形塑出優雅溫暖的生命姿態。
陶與食的美麗邂逅
從小喜歡捏陶、熱愛藝術,直到學生時期自學陶藝才逐漸發掘製陶的天賦。而此之前,Christina對於料理和飲食文化一直有著高度熱忱,享受吃也迷戀下廚的樂趣;或許是放學後總能嚐到阿嬤親手烹調滿桌豐盛的美好記憶、也可能是深受美食節目感染而開始走進廚房。當時正逢社群崛起,攝影與寫作便成為她打開美食觀察的一扇窗。曾夢想著前往法國烹飪學校而修習法文,更申請進入洛杉磯一間高級餐廳實習培訓,然而,高工時與高壓的餐廳環境終究不是她想追求的理想狀態。在一次因緣際會下,獲得了夏威夷Vintage Cave Honolulu餐廳前行政主廚的賞識,邀請她為餐廳創作全系列陶製餐具,秉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,開始探索藝術創作的各種可能;不僅開展她的陶藝之路,也成為她決心要將「陶藝」與「食藝」結合作為人生職志的轉捩點。
擁有獨特觀點的Designer maker
選擇攻讀倫敦皇家藝術學院陶瓷和玻璃碩士學位的期間,有別於其他同學著重雕塑藝術創作,她成為了班上唯一熱衷陶瓷生產製程與量產工法的學生。「我不只是一個製陶者,或陶瓷藝術家,而是一位Designermaker(設計生產者)」Christina堅定的說。歐洲正規的學習體制與深厚的製瓷工藝底蘊,也奠定了她日後紮實的創作基礎。
隨著全球美食評鑑指標《米其林指南》進入台灣,掀起台灣精緻餐飲(fine dining)巨大的轉變與蓬勃發展,除細膩的烹調手法與菜單設計,對於空間設計、用餐體驗和餐具配搭也更加講究。Christina成為米其林星級主廚御用的陶藝家,她謙虛的說,「畢業後回台設立工作室,正好搭上這波米其林熱潮,有幸能與多位主廚合作,這一連串的機緣和幸運,成就了現在的自己」。
同為料理與陶藝的愛好者,最讓Christina著迷的是深入探究食物、器皿與用餐者間的互動關係,「沒有盤子的食物算什麼?」餐盤作為盛裝食物的容器,該如何輔佐主廚傳遞料理背後那深層的創作理念,又同時能讓使用者感受其中?過往高級餐廳的實戰經驗,讓她擁有與其他陶藝家與眾不同的創作觀點與同理心,推敲美感以外的象限,從功能性、耐用度和搭配性等視角,思量展演作品的細膩與包容。對Christina來說,好的作品,就像是一張任廚師盡情揮灑創意的空白畫布,不僅能突顯食物美感、提升用餐體驗,亦是一件能打開你我想像、自由探索創作意涵的美麗藝術品。
創作的靈魂藏在細節裡
「The beauty is in the details, and the perfection is in the process. 美在於細節的拿捏,而完美則在過程體現。」
追求完美、講求效率,做事處處留意細節的Christina直言,陶藝創作的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;就如同烹飪過程般,適時地在不同階段進行調味,才是美味的關鍵。陶瓷燒製也需透過一次次變因的調整、控制,才能從中推敲與拿捏出最接近完美的成品。雖然使用模具生產,但經過她精心巧妙的設計安排,使每一件成品都像是獨一無二的存在,換個角度欣賞便有不盡相同的視覺風采。Christina作品看似毫不費力的和諧優雅,實則隱藏在不顯眼和容易忽略的細節與堅持之中,令人激賞。
提及她創作過程的瓶頸與掙扎,並非來自創意枯竭的焦慮疲乏,對於創作靈感源源不絕的Christina來說,時間與體力上的限制才是必須突破的疆界。
用料理串連起家的滋味
食物,作為人類生存所需,是一種情感的寄託,也是一種愛的表現。跨越國界也超越語言,烹調少了愛的調味,料理淡而無味。「從高中開始,每一年的節日我都會替家人準備料理。我覺得幫家人煮東西是一個很重要的感覺,是可以表現我對家人的愛的方式(show your love to your family)」,從小三代同堂、與家人關係非常緊密的Christina認為,廚房是一個家的重心,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空間,在這個香氣四溢的溫暖空間裡,滿足的不只是味蕾,而是凝聚家人情感與愛的歸屬。
工作感到疲累時,Christina會上市場,或是待在廚房裡忙碌,「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做料理很累很麻煩,但我其實很enjoy這個過程,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是去買菜,不管是去超市或是傳統市場,逛市場的過程是我覺得最放鬆的活動了。」做料理的過程對她來說跟做陶很像,用自己的雙手從無形到有形,慢慢地豐富了生活,也揉合出家的美好。
-
8, JULY 2021 優雅體現生活理想的設計舵手-潘鳳凰 採清水模建築,靜謐沉著的座落在遠離都市喧囂的林蔭大道旁,窗外那片綠意盎然、視野廣闊的光景,是潘鳳凰設計師當初選定這間老屋作為工作室的首要原因。推開門,不同於傳統玄關空間設計,入眼迎接我們的是整套低調優雅的中島廚房與實木餐桌,她熱切地與我們分享這個空間的特別之處,「我很享受在中島一邊泡咖啡,一邊與坐在實木桌邊上的朋友話家常;亦或在泡完咖啡後坐進沙發區享受窗外風景與閱讀時光」,她重視生活中帶有溫度的互動,指的不僅是人與人之間,也包含人與空間、人與物件間的相互對話與連結。
-
15, AUGUST 2025 裏山芳華 莯蒔男子 - 依時流轉的歲時美學 順著草山蜿蜒向上,塵囂在行進的車窗間漸逝漸遠,繞轉的綠意宛如行禪般的儀式,讓人心不自覺沉澱,也帶領著我們走入郊野中的秘境-裏山Urayama。推開宛如日本古剎外斑駁的屏門,隨山勢起伏的曲徑,填滿了探索的好奇心,在碎石小路、羅漢松、楓樹、真柏與蒼石、竹林交織的步道中前行,伴隨古物老件、蔥蘢疊翠的園林景物,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間敘事,揭開歲月之靜好。